腦機接口(BMI)是一項先進的技術,它通過建立腦和外部設備之間的直接通信路徑,使得大腦可以直接控制外部設備,或者反之。這一技術的出現(xiàn),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使我們得以一窺大腦的奧秘,并初步探討如何將大腦的潛能發(fā)揮出巨大的可能性。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超小型、超柔性電子神經植入物可以通過血管輸送,可以記錄大鼠大腦深處的單個神經元活動。Brian Timko在一篇相關文章中寫道:“這項技術可以實現(xiàn)與大腦深部區(qū)域的長期、微創(chuàng)生物電子接口。"
圖源:網絡
腦機接口(bmi)使大腦和外部電子系統(tǒng)之間的直接電子通信成為可能。它們允許大腦活動直接控制假肢等設備或調節(jié)神經或肌肉功能,這可以幫助癱瘓或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者恢復功能。然而,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的身體質量指數(shù)僅限于測量大腦表面的神經活動。記錄來自大腦深部的單個神經元的活動通常需要侵入性的顱內手術來植入探針,這可能導致感染、炎癥和腦組織損傷。
另一種將生物探針植入大腦深部的方法是通過大腦的血管網絡。在這里,Anqi Zhang和他的同事們展示了超靈活的微血管內(MEV)探針,可以通過血管精確地輸送到腦深部區(qū)域。Zhang等人設計了一種超小型柔性網狀電子記錄裝置,可裝載在柔性微導管上,植入到亞100微米尺度的腦內血管中。一旦被運送,該裝置就會像支架一樣擴張,在不損害大腦或其血管系統(tǒng)的情況下記錄血管壁上的神經元信號。
為了評估MEV探針在體內的電位,Zhang等人將可注射探針植入大鼠大腦的脈管系統(tǒng),并證明了測量皮層和嗅球中局部場電位和單個神經元活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作者表明,植入的裝置表現(xiàn)出長期的穩(wěn)定性,沒有引起腦血流量或大鼠行為的實質性變化,并且引起了最小的免疫反應。
Timko指出,這種設備的未來迭代可以通過記錄和解碼患者的神經活動,然后提供適當?shù)恼{節(jié)刺激,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療方法。